麦子店街道第十五届国际社区文化季启幕
麦子店街道第十五届国际社区文化季启幕
麦子店街道第十五届国际社区文化季启幕入夏以来,蛇类出没频繁。记者从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获悉,6月1日至(rìzhì)18日,全市共接抓蛇求助警情217起,去年同期为155起。虽然有的蛇惊扰了市民,但均未(wèi)造成伤人事件(shìjiàn)。
北京的蛇是变多了吗?“蛇出没”背后有什么原因?有何特点?北京哪家(nǎjiā)医院(yīyuàn)专业治蛇毒?记者采访了相关专业人士。
入夏(rùxià)以来,北京蛇类出没频繁。
从接警(jiējǐng)分布看,抓蛇警情呈现郊区明显多于城区的特点。其中,房山、门头沟和平谷3区排前三,密云、昌平、海淀和怀柔4区次之,这7个区山林面积广阔,抓蛇求助警情占全市(quánshì)总数约75%,以房山区为例,仅(jǐn)在6月15日一天(yītiān)时间内,消防员就成功处置了6起抓蛇行动(xíngdòng)。
从蛇类闯入人类(rénlèi)活动的范围看,不少地点让人“瘆得(dé)慌”。有的挂在果树(guǒshù)或(huò)路灯上,有的钻到了车辆的底盘、前发动机舱、后备箱和驾驶室,或电动车的车座底下,还有的则溜到居民家的厕所、厨房、鸡舍、垃圾桶、卧室床下或空调外挂机上。
6月5日,顺义区张镇(zhāngzhèn)张各庄村,两条大蛇(dàshé)盘踞鸡笼旁。(顺义消防供图)
6月5日(rì),顺义区张镇张各庄村一村民颤抖(chàndǒu)着(zhe)声音报警求助,“我家后院有两条手腕粗的蛇,盘踞在鸡笼旁,我不敢靠近……”消防员到场后仔细辨认,是两条长约1.5米的无毒(wúdú)王锦蛇。消防员穿戴好防护装备后,手持捕蛇夹,先把两条蛇分开,找准时机,精准地夹住了其中一条(yītiáo)蛇的“七寸”,另外一名队员迅速撑开捕蛇袋,将蛇装入袋中。随后,消防员用同一方法迅速逮住(dǎizhù)了另一条蛇。
钻到(dào)鸡笼旁的蛇,可能(kěnéng)是(shì)想“偷鸡吃(chī)”,为何车辆(chēliàng)也是蛇类经常“光顾”的地点?北京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李理分析,秋冬季蛇进车是为了取暖,而在夏季,有些停放时间较久的车辆,例如“僵尸(jiāngshī)车”可能会钻入老鼠,而像王锦蛇、赤峰锦蛇、黑眉锦蛇等几类体型较大的蛇喜欢捕食老鼠等啮齿类动物,“此外,蛇出现在垃圾桶、杂物间、厨房等地点,也可能是在寻找猎物,帮人类清除害虫。”
生态环境改善与安全意识提升(tíshēng)
怀柔区汤河口消防救援站坐落在北京最北端,辖区覆盖山区5个乡镇(xiāngzhèn)100多个行政村,消防站站长杨凯斌告诉记者,“五一(wǔyī)”刚过,消防站就接到了抓蛇的警情,随着天气转热(zhuǎnrè),警情越来越多。
“我们在抓蛇时经常与当地百姓(bǎixìng)攀谈,据一些年长村民回忆,以前出现蛇的数量少,种类也(yě)比较单一,但近年来,红色、绿色(lǜsè)、黄色等颜色鲜艳的蛇不断(bùduàn)出现,个头也是(shì)不断增大。”杨凯斌说,6月10日,消防站队员就抓到一条身子有成年人手腕粗的大蛇。“如此‘庞然大物’,队员使用专业捕蛇器,也往往需要两三个人配合才能完成抓捕(zhuābǔ)。”
6月10日,汤河口消防救援站的(de)队员抓到一条手腕粗的大蛇(dàshé)。(怀柔消防供图)
为何近年来抓蛇类警情不断增多?驻守山区多年的杨凯斌分析称,一是生态环境不断变得更好,农村垦荒行为不断减少(jiǎnshǎo),为蛇的栖息、繁衍提供(tígōng)了充足的保障,有的蛇甚至在村里做窝、繁殖。二来百姓安全和环保意识不断增强,遇蛇先(xiān)报警成为不少人的第一(dìyī)选择。
“村里一位老者说,十多年前,村民中胆大者见到蛇(shé),会利用铁锨、铁镐等农具打蛇,但(dàn)近年来随着安全和(hé)环保意识的提升,村民大多会选择报警这种稳妥、互不伤害的方法(fāngfǎ)。”杨凯斌说,消防员在抓(zhuā)蛇后都会选择在远离村庄的野外区域放生,一些被放生的蛇还会“二进宫”。
“其实,不能说(shuō)蛇闯入了人类(rénlèi)活动范围,相反,有些人类活动让蛇‘退避三舍’。”李理也(yě)认可杨凯斌的说法,“不仅在郊区,在城区的三环、二环,随着城建开发(kāifā)减少、绿化增多、河道变清,原先被‘赶走’的蛇也在慢慢回归生息,从一个侧面(cèmiàn)反映出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。”
24小时待命救治“蛇咬伤(shéyǎoshāng)”
“根据(gēnjù)经验,每年七八月份,雨水充沛的时候,抓蛇类警情会更加密集。”怀柔区消防救援支队战训科科长赵宁(zhàoníng)说,“市民不必恐慌,首先,如果不是长时间野外活动或在农村生活,遇蛇概率并不大,其次,蛇一般(yìbān)不会主动攻击人类,遇蛇第一时间远离躲避即可(jíkě),必要时拨打(bōdǎ)119报警电话。”
据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(zhōngxīn)介绍,蛇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(de)组成部分,北京地区目前发现有17种蛇,其中13种是不会致人严重伤害,可以称之为无毒蛇的蛇类,有3种是管牙蛇的毒蛇(短尾(duǎnwěi)蝮、华北蝮、西伯利亚蝮),1种具有(jùyǒu)发达的达氏腺可以引发强烈出血的毒蛇(虎斑颈(jǐng)槽蛇)。
李理(左一)在野外(yěwài)巡护时(shí)将一条扰民的蛇放生野外。(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供图)
这么(zhème)多年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(gōngzuò)中,李理还未遇到或听闻北京毒蛇伤人事件。“值得注意的是,人类伤蛇的事情却屡有发生,特别(tèbié)是汽车的‘路杀’,希望司机遇到蛇时,提前放缓车速,给蛇让让道。”
万一被毒蛇咬伤,抗蛇毒血清是关键,黄金4-6小时至关重要。在北京(běijīng),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(304医院)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蛇咬伤救治中心,拥有抗毒血清(kàngdúxuèqīng)四种,即抗蝮蛇(fùshé)毒血清、抗五步蛇毒血清、抗银环蛇毒血清和抗眼镜蛇(yǎnjìngshé)毒血清,1992年以来,收治北京、河北(héběi)、沈阳、山西(shānxī)、山东、内蒙古等地4000余例毒蛇咬伤患者。
随着夏季蛇咬伤高发期的到来,304医院近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表示,已全面启动蛇咬伤救治应急(yìngjí)预案,储备充足抗(kàng)蛇毒血清,为北京及(jí)周边省市可能发生(fāshēng)的蛇咬伤事件做好医疗准备,24小时待命为蛇咬伤患者提供专业救治。
蛇咬是否有毒看咬痕及症状(zhèngzhuàng)
如何判断咬人(yǎorén)的蛇是否有毒?304医院专家指出:看伤口咬痕及症状(zhèngzhuàng)。有毒蛇牙痕(yáhén)深而粗大、间距(jiānjù)大,伤口出血、肿胀明显,多有麻木或剧痛感。局部和全身中毒表现明显。无毒蛇牙痕浅而细小、间距密,伤口无出血、肿胀,无麻木感,疼痛逐渐减轻或彻底消失。
有毒蛇和(hé)无毒蛇的咬痕区别。(图片来自304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(hào))
只要(zhǐyào)是被不认识的蛇咬伤(shéyǎoshāng),或者出现任何异常症状,都应紧急处理并送医。
如果不慎被蛇咬伤(shéyǎoshāng),要保持冷静,第一时间(shíjiān)观察(guānchá)并尽量记住蛇的外形(wàixíng)特征,包括颜色、花纹、体型等细节,方便后续的针对治疗;去除受伤部位的受限物品(如戒指、手镯等);制动、避免剧烈运动,以免加速毒素的扩散;及时用流动水或者肥皂水(féizàoshuǐ)冲洗伤口;可以口服止痛药,但不可饮酒止痛;不可用嘴吸出毒液;及时就医。
来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(kèhùduān) | 记者 张宇

入夏以来,蛇类出没频繁。记者从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获悉,6月1日至(rìzhì)18日,全市共接抓蛇求助警情217起,去年同期为155起。虽然有的蛇惊扰了市民,但均未(wèi)造成伤人事件(shìjiàn)。
北京的蛇是变多了吗?“蛇出没”背后有什么原因?有何特点?北京哪家(nǎjiā)医院(yīyuàn)专业治蛇毒?记者采访了相关专业人士。

入夏(rùxià)以来,北京蛇类出没频繁。
从接警(jiējǐng)分布看,抓蛇警情呈现郊区明显多于城区的特点。其中,房山、门头沟和平谷3区排前三,密云、昌平、海淀和怀柔4区次之,这7个区山林面积广阔,抓蛇求助警情占全市(quánshì)总数约75%,以房山区为例,仅(jǐn)在6月15日一天(yītiān)时间内,消防员就成功处置了6起抓蛇行动(xíngdòng)。
从蛇类闯入人类(rénlèi)活动的范围看,不少地点让人“瘆得(dé)慌”。有的挂在果树(guǒshù)或(huò)路灯上,有的钻到了车辆的底盘、前发动机舱、后备箱和驾驶室,或电动车的车座底下,还有的则溜到居民家的厕所、厨房、鸡舍、垃圾桶、卧室床下或空调外挂机上。

6月5日,顺义区张镇(zhāngzhèn)张各庄村,两条大蛇(dàshé)盘踞鸡笼旁。(顺义消防供图)
6月5日(rì),顺义区张镇张各庄村一村民颤抖(chàndǒu)着(zhe)声音报警求助,“我家后院有两条手腕粗的蛇,盘踞在鸡笼旁,我不敢靠近……”消防员到场后仔细辨认,是两条长约1.5米的无毒(wúdú)王锦蛇。消防员穿戴好防护装备后,手持捕蛇夹,先把两条蛇分开,找准时机,精准地夹住了其中一条(yītiáo)蛇的“七寸”,另外一名队员迅速撑开捕蛇袋,将蛇装入袋中。随后,消防员用同一方法迅速逮住(dǎizhù)了另一条蛇。
钻到(dào)鸡笼旁的蛇,可能(kěnéng)是(shì)想“偷鸡吃(chī)”,为何车辆(chēliàng)也是蛇类经常“光顾”的地点?北京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李理分析,秋冬季蛇进车是为了取暖,而在夏季,有些停放时间较久的车辆,例如“僵尸(jiāngshī)车”可能会钻入老鼠,而像王锦蛇、赤峰锦蛇、黑眉锦蛇等几类体型较大的蛇喜欢捕食老鼠等啮齿类动物,“此外,蛇出现在垃圾桶、杂物间、厨房等地点,也可能是在寻找猎物,帮人类清除害虫。”
生态环境改善与安全意识提升(tíshēng)
怀柔区汤河口消防救援站坐落在北京最北端,辖区覆盖山区5个乡镇(xiāngzhèn)100多个行政村,消防站站长杨凯斌告诉记者,“五一(wǔyī)”刚过,消防站就接到了抓蛇的警情,随着天气转热(zhuǎnrè),警情越来越多。
“我们在抓蛇时经常与当地百姓(bǎixìng)攀谈,据一些年长村民回忆,以前出现蛇的数量少,种类也(yě)比较单一,但近年来,红色、绿色(lǜsè)、黄色等颜色鲜艳的蛇不断(bùduàn)出现,个头也是(shì)不断增大。”杨凯斌说,6月10日,消防站队员就抓到一条身子有成年人手腕粗的大蛇。“如此‘庞然大物’,队员使用专业捕蛇器,也往往需要两三个人配合才能完成抓捕(zhuābǔ)。”

6月10日,汤河口消防救援站的(de)队员抓到一条手腕粗的大蛇(dàshé)。(怀柔消防供图)
为何近年来抓蛇类警情不断增多?驻守山区多年的杨凯斌分析称,一是生态环境不断变得更好,农村垦荒行为不断减少(jiǎnshǎo),为蛇的栖息、繁衍提供(tígōng)了充足的保障,有的蛇甚至在村里做窝、繁殖。二来百姓安全和环保意识不断增强,遇蛇先(xiān)报警成为不少人的第一(dìyī)选择。
“村里一位老者说,十多年前,村民中胆大者见到蛇(shé),会利用铁锨、铁镐等农具打蛇,但(dàn)近年来随着安全和(hé)环保意识的提升,村民大多会选择报警这种稳妥、互不伤害的方法(fāngfǎ)。”杨凯斌说,消防员在抓(zhuā)蛇后都会选择在远离村庄的野外区域放生,一些被放生的蛇还会“二进宫”。
“其实,不能说(shuō)蛇闯入了人类(rénlèi)活动范围,相反,有些人类活动让蛇‘退避三舍’。”李理也(yě)认可杨凯斌的说法,“不仅在郊区,在城区的三环、二环,随着城建开发(kāifā)减少、绿化增多、河道变清,原先被‘赶走’的蛇也在慢慢回归生息,从一个侧面(cèmiàn)反映出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。”
24小时待命救治“蛇咬伤(shéyǎoshāng)”
“根据(gēnjù)经验,每年七八月份,雨水充沛的时候,抓蛇类警情会更加密集。”怀柔区消防救援支队战训科科长赵宁(zhàoníng)说,“市民不必恐慌,首先,如果不是长时间野外活动或在农村生活,遇蛇概率并不大,其次,蛇一般(yìbān)不会主动攻击人类,遇蛇第一时间远离躲避即可(jíkě),必要时拨打(bōdǎ)119报警电话。”
据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(zhōngxīn)介绍,蛇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(de)组成部分,北京地区目前发现有17种蛇,其中13种是不会致人严重伤害,可以称之为无毒蛇的蛇类,有3种是管牙蛇的毒蛇(短尾(duǎnwěi)蝮、华北蝮、西伯利亚蝮),1种具有(jùyǒu)发达的达氏腺可以引发强烈出血的毒蛇(虎斑颈(jǐng)槽蛇)。

李理(左一)在野外(yěwài)巡护时(shí)将一条扰民的蛇放生野外。(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供图)
这么(zhème)多年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(gōngzuò)中,李理还未遇到或听闻北京毒蛇伤人事件。“值得注意的是,人类伤蛇的事情却屡有发生,特别(tèbié)是汽车的‘路杀’,希望司机遇到蛇时,提前放缓车速,给蛇让让道。”
万一被毒蛇咬伤,抗蛇毒血清是关键,黄金4-6小时至关重要。在北京(běijīng),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(304医院)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蛇咬伤救治中心,拥有抗毒血清(kàngdúxuèqīng)四种,即抗蝮蛇(fùshé)毒血清、抗五步蛇毒血清、抗银环蛇毒血清和抗眼镜蛇(yǎnjìngshé)毒血清,1992年以来,收治北京、河北(héběi)、沈阳、山西(shānxī)、山东、内蒙古等地4000余例毒蛇咬伤患者。
随着夏季蛇咬伤高发期的到来,304医院近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表示,已全面启动蛇咬伤救治应急(yìngjí)预案,储备充足抗(kàng)蛇毒血清,为北京及(jí)周边省市可能发生(fāshēng)的蛇咬伤事件做好医疗准备,24小时待命为蛇咬伤患者提供专业救治。
蛇咬是否有毒看咬痕及症状(zhèngzhuàng)
如何判断咬人(yǎorén)的蛇是否有毒?304医院专家指出:看伤口咬痕及症状(zhèngzhuàng)。有毒蛇牙痕(yáhén)深而粗大、间距(jiānjù)大,伤口出血、肿胀明显,多有麻木或剧痛感。局部和全身中毒表现明显。无毒蛇牙痕浅而细小、间距密,伤口无出血、肿胀,无麻木感,疼痛逐渐减轻或彻底消失。

有毒蛇和(hé)无毒蛇的咬痕区别。(图片来自304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(hào))
只要(zhǐyào)是被不认识的蛇咬伤(shéyǎoshāng),或者出现任何异常症状,都应紧急处理并送医。
如果不慎被蛇咬伤(shéyǎoshāng),要保持冷静,第一时间(shíjiān)观察(guānchá)并尽量记住蛇的外形(wàixíng)特征,包括颜色、花纹、体型等细节,方便后续的针对治疗;去除受伤部位的受限物品(如戒指、手镯等);制动、避免剧烈运动,以免加速毒素的扩散;及时用流动水或者肥皂水(féizàoshuǐ)冲洗伤口;可以口服止痛药,但不可饮酒止痛;不可用嘴吸出毒液;及时就医。
来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(kèhùduān) | 记者 张宇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