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武昌:多“典”开花 让普法宣传走进百姓生活

体育正文 250 0

武昌:多“典”开花 让普法宣传走进百姓生活

武昌:多“典”开花 让普法宣传走进百姓生活

湖北日报客户端讯(通讯员 陈绪乐)2018年7月1日,站在黄冈革命烈士纪念碑前,孙小林攥着一把带泥的茶苗,声音沙哑:“前辈们连死都不怕,我们还怕种不活茶树?”这个曾在沿海城市年入百万的建筑公司经理,放弃高薪回到(huídào)家乡团风县杜皮乡雪山岭村,带领村民在贫瘠的山地上种出了3500亩白茶(báichá),让(ràng)村集体年收入达33.5万元,村民人均(rénjūn)可(kě)支配收入16500元,茶叶让全村户均增收1万元。书写了一段“能人回乡(huíxiāng)、带富一方”的乡村振兴(zhènxīng)传奇。 “不把乡亲们带富(dàifù),我绝不回头!” 2018年春节,在外打拼多年的孙小林回村探亲,看到村里青壮年几乎全部外出,留守老人靠几分(jǐfēn)薄田勉强糊口(húkǒu)。”当年红军在这打游击,老百姓宁可自己饿肚子也要给部队送粮,现在村子却要穷跑了(le)?”老支书的一句话(huà),让这个山里汉子彻夜难眠。 一个月后,孙(sūn)小林做出让全家反对的决定:辞去年薪百万的工作,回村竞选村支书。“我(wǒ)在(zài)外头富只能富自己,回来带着大家一起干,才能让家乡真正变样!”他在党员大会上立下军令状。 “茶苗死三回,我就种(zhǒng)三回!” 经过考察,孙小林瞄准了白茶产业。第一年,他自掏腰包带村民去浙江安吉考察,买回30万株茶苗。不料寒潮突袭,茶苗被冻死(dòngsǐ)大半,损失近百万。有村民蹲在地头哭(kū):“白花花的银子(yínzi)打了水漂啊!” 孙小林却抡起镢头就(jiù)挖冻土:“红军受伤都不下火线,我们怕什么?”他抵押自家房产二次购苗,寒冬腊月搭窝棚住在山上,夜里打着手电巡苗。为学技术,他三天跑四省,有次追(zhuī)专家到高铁站,硬是在车上站了一路请教(qǐngjiào)。安吉茶农老(lǎo)陈感叹:“没见过(guò)这么拼的,暴雨天还往茶园钻。”孙小林说:“红军淋雨打仗都不怕。” 手机就是(jiùshì)新农具,直播间就是新市场” 2020年(nián)疫情封路,眼看鲜叶要烂。孙小林带着(zhe)党员(dǎngyuán)突击队,肩挑背扛运茶下山。30里山路磨破他两双胶鞋。“比起红军长征,这算(zhèsuàn)啥?”他在直播间嘶哑着嗓子吆喝,网友被这个满手血泡的村支书打动,订单如雪片般飞来。如今(rújīn),他成了拥有5万粉丝的“网红书记”,抖音带货年销500万元。 “以前儿子在外打工,一年寄不回几个(jǐgè)钱。现在我把地租给村(cūn)合作社,自己在茶园干活,年收入5万多元,还(hái)能照顾家里。”脱贫户王大妈说着,手上的采茶动作不停。 “让每片茶叶都带着红色(hóngsè)基因” 孙小林创新“442”利益分配模式:农户拿40%土地入股分红,村集体占40%用于扩大再生产,剩余20%设立风险基金。如今,村里建成2000平方米(píngfāngmǐ)标准化茶厂,2024年销售收入突破1000万元(yuán)。他定下规矩:每卖(měimài)一斤(yījīn)茶提取1元维护烈士墓。 通过茶(chá)旅融合发展,休闲农业已占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%以上。站在新建的茶博园(bóyuán)观景台,孙小林指向远处:“明年这里将形成5000亩茶旅融合示范区,让游客采茶、制茶、吃茶宴、住茶山民宿。”夕阳下,层层(céngcéng)茶田泛着金光(jīnguāng),恰如当年(dāngnián)红军星火,已成燎原之势。 在孙小林办公室,三件“镇室之宝(zhībǎo)”引人注目:一顶红军斗笠、一本翻烂的《大别山(dàbiéshān)革命史》、一罐标着“失败1号”的枯茶苗。这位“茶书记”用最朴实的行动证明:新(xīn)时代的乡村振兴,既需要(xūyào)市场头脑,更需要红色基因铸就的坚韧脊梁。 湖北日报客户端,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(tiānxiàdàshì),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、新鲜的热点资讯、实用的便民信息,还推出了掌上读报、报料、学习、在线互动等系列(xìliè)特色(tèsè)功能。
武昌:多“典”开花 让普法宣传走进百姓生活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